安徽 14 岁女孩摆摊 25 天赚 2000 元的事,最近让人越品越有滋味。放暑假逛公园时,她瞅见沙滩上孩子多、玩具少,立马跟爸爸要了启动资金,拎着一袋子小玩具就出摊了。从第一天几十块,到后来一天卖 300 多,25 天下来,手里攥着 2000 块现金,那是真真切切数着硬币、捏着纸币攒出来的。
可转头看看,多少二十出头的年轻人,正窝在父母家里的沙发上,白天睡到大中午,晚上抱着手机刷到天亮。问起工作,要么说 “没合适的”,要么嫌 “太累不划算”,兜里没钱了就伸手跟爸妈要,买游戏皮肤、下馆子聚餐时大方得很,谈起 “挣钱” 两个字却一脸不屑。他们总说 “还没准备好”,可这 14 岁的姑娘,压根没等什么 “万全之策”,看见机会就往前冲,算错了账自己懊恼,卖得好时偷偷乐,摔个跟头就自己爬起来。
女孩爸爸挺有意思,不逼她上补习班,每天把收款码里的钱换成现金,让她亲手数清楚。孩子知道了进货要砍价,跟家长搭话得懂分寸,遇着下雨天要赶紧收摊 —— 这些道理,比课本里的公式鲜活多了。而那些 “躺平” 的年轻人,早把父母的付出当成了理所当然,外卖点贵了嫌爸妈给的钱少,衣服买差了抱怨家里条件不好,却没想过自己挣的第一笔钱,该怎么递到父母手里。
展开剩余40%后来女孩摆摊的视频火了,公园里一下多了好几个卖玩具的,价格压得越来越低,她一天从 200 块掉到几十块。换作有些成年人,说不定要骂几句 “抢生意”,可这姑娘挺清醒,说 “卖完尾货就撤”。她爸说得实在:“赚的不是钱,是明白事儿。” 这 “明白” 里,有对 “竞争” 的认知,有对 “进退” 的判断,更有对 “付出才有回报” 的踏实理解。
再看那些二十岁的 “家里蹲”,他们不是没能力,只是早丢了 “试错” 的勇气和 “动手” 的热情。14 岁的孩子在太阳底下练摊,知道了钱要一分一分挣;二十岁的人在空调房里刷手机,总想着 “一夜暴富”。一个在实践里学会了 “责任”,一个在安逸里丢了 “担当”。
其实这姑娘赚的哪是 2000 块?是知道了 “想要的东西得自己挣”,是懂得了 “没人该惯着你”,是摸透了 “天上不会掉馅饼”。这些道理,那些窝在家里的年轻人,或许要等父母老了、没依靠了,才会在某一天突然惊醒。只是到了那时,恐怕再想捡起这份 “踏实”,就没这么容易了。
发布于:四川省臻牛所配资-牛股策略配资网-可靠股票配资-正规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