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周前,28岁的王先生(化名)总是感到有些失眠,半夜易醒,没有咳嗽、胸痛等明显症状。于是,他慕名来到了河南省胸科医院进行检查。
当胸部CT影像结果出来后发现,在王先生的气管下段,临近生命气息分流的“十字路口”(隆突),隐藏着一个约18×17×28mm的不规则巨大结节,几乎完全堵塞了呼吸要道!
门诊当即以“气管肿瘤”将王先生收治入院。
入院后,呼吸内镜中心主任王振静为王先生进一步行气管镜探查,结果令人心惊:气管中下段被结节样新生物近乎完全堵塞——留给呼吸的通道仅剩一丝缝隙。
王先生每一次呼吸,都像是在与时间赛跑。更严峻的是,肿瘤下缘紧贴隆突,这个掌管双肺气流分配的“关键枢纽”一旦受损,后果不堪设想。
内镜团队先在气管镜下进行肿瘤病检,病理诊断揭晓了谜底——副节瘤。这是一种极其罕见、富含血管、随时可能引发致命性大出血的气管原发神经内分泌肿瘤,如同深埋在气管中的“定时炸弹”。
展开剩余66%面对如此棘手的病例,王振静团队迅速制定方案,联合经验丰富的麻醉科、随时待命的胸外科,组建了一支“守护生命气道”MDT战队。
1.麻醉科精准护航
在硬质支气管镜建立的安全通道下,麻醉团队实施了精准的全身麻醉与通气管理,为高难度操作铺设了生命的基石。
2.呼吸内镜中心精雕细琢
王振静团队在硬镜提供的开阔视野与稳定通道中,进行了一场精雕细琢的手术。灵活运用高频电圈套器巧妙圈套肿瘤主体并逐块电切,再以活检钳和冷冻探针细致清理残余。每一次切割都慎之又慎,既要尽可能的清除病变,又要全力保住下方脆弱的隆突结构。对于富含血管的肿瘤基底,APC氩气刀化身精准的“点射武器”,有效凝固止血。
3.胸外科坚实后盾
胸外科团队全程严阵以待,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大出血或气道崩塌等危机,为呼吸内镜操作提供了强大的安全保障。
这场在方寸之间展开的“生命保卫战”大获全胜!
术后,王先生恢复良好,困扰他的“定时炸弹”被彻底排除,呼吸重归顺畅。
【成功实施该手术要面临不小的挑战】
1.征服罕见“险峰”
气管原发性副节瘤本就稀少,如此巨大且完全阻塞管腔、位置紧贴隆突的病例更是诊疗中的巨大挑战。
2.硬镜技术显神威
硬质支气管镜的应用是核心支撑,它提供了无可替代的操作通道、稳固的支撑和可靠的呼吸保障,是处理此类复杂大气道病变的基石。
3.介入技术组合全
高频电切、冷冻、APC等多种内镜介入技术被纯熟运用、无缝衔接,体现了团队高超的技艺。
4.MDT力量制胜
呼吸内镜中心、麻醉科、胸外科的精诚协作与无缝配合,是化解极高手术风险、保障患者安全的决定性力量。有了麻醉科的精密护航和胸外科的强力保障,如此高难度的内镜手术才能得以精准实施。
王振静指出:持续性或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、不明原因的喘息或咳嗽,或者痰中带血,尤其是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,务必提高警惕,及时进行胸部CT或气管镜检查,排除大气道病变的可能。大气道梗阻,生死常在分秒之间。王先生罕见大气道副节瘤的成功救治,是医院呼吸内镜中心、麻醉科、胸外科等多学科团队深厚技术积淀与无间协作的体现。
未来,河南省胸科医院呼吸内镜中心始终以守护患者呼吸通道为己任,勇攀技术高峰,不断突破禁区,为更多气道疾病患者畅通气道,自由呼吸。
发布于:河南省臻牛所配资-牛股策略配资网-可靠股票配资-正规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